王明将儿子的玩具和托梦要的卡包,与骨灰盒放在一起。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飞 昨日,天津西青区玉佛寺寝宫,王明和妻子抱着儿女骨灰盒。 天津西青区玉佛寺寝宫,家属鞠躬向叮叮和玲玲告别。 叮叮 性别:男 籍贯:天津 年龄:5岁 去世原因:从天津大悦城4楼坠落身亡 玲玲 性别:女 籍贯:天津 年龄:2岁半 去世原因:从天津大悦城4楼坠落身亡 儿女坠亡两个多月来,王明始终想不起,当时发生了什么,也记不清,到底怎么掉下去的。 2月27日21时许,一家人在天津市南开区大悦城商场吃晚饭。之后,他抱着孩子们在4楼栏杆处看夜景时,叮叮不幸坠楼,他去拉拽,怀里的玲玲也坠下楼去。 叮叮五岁,玲玲两岁半。 夜深独居时,王明努力回忆,但脑海中始终只有最后那一幕——两个孩子躺在商场负一楼的画面。 昨日上午,两个孩子的骨灰安葬在天津玉佛寺寝宫。 安葬 5月6日10时,天津玉佛寺寝宫三圣殿前,一辆黄色面包车和几辆轿车,缓缓停在台阶下。 王明和妻子李丽走下轿车,在其他亲属搀扶下,来到面包车附近。李丽身着一袭黑衣,面色苍白;王明头上的鸭舌帽压得很低,帽檐后是深陷的眼窝。 两人强撑着精神,盯着面包车后门,默默流泪。 工作人员打开面包车后门。随后,有人取出叮叮和玲玲的骨灰盒,交到他们手中。 哇的一声,李丽接过孩子的骨灰盒后,捧在怀里,把头埋在上面痛哭。送葬人群中,也发出低沉呜咽声,继而转为哀号。 抱着子女的骨灰盒,王明和李丽走上台阶,进入三圣殿内。哭泣声随着送葬的队伍,由殿外转入殿内。 大殿内响起梵音。一个小时后,超度法事和送葬仪式结束。 与孩子们的骨灰盒一同安放的,是多个玩具和两个楔包。 玩具都是兄妹俩喜欢的——叮叮喜欢汽车,玲玲喜欢娃娃。 楔包是孩子们的心愿。巴掌大,分别带有小熊和小兔子头像,下面带着钥匙环。 王明想孩子,出事后,曾梦到过兄妹俩一次,他们在大悦城玩,跟自己说,想要楔包。 梦特别短,醒来后,他发现眼泪下来了。 坠落 叮叮5岁,上幼儿园,2月28日就要开学了。因此,开学前一晚,王明一家四口到大悦城吃饭。 之后,王明独自在四楼抱着两个孩子。 他带孩子很有经验,也时常陪兄妹俩玩——王明开了家修车店,工作时间比较弹性,晚上没什么事情,他很早就回家,即便有事,也是六七点回家。 没多久,意外发生了。 视频显示,大悦城商场负一层地面上,两名小孩躺倒在地,头部附近均有一摊血迹,旁边有一男一女两名成年人号啕大哭。 南开区政府一名工作人员介绍,事发时,父亲抱着两个孩子在商场4楼的栏杆处看夜景。其间,两个孩子发生争执并打闹,随后,其中一个孩子不幸坠落,父亲去拉拽时,怀里另一个孩子也不幸坠楼。 南开区公安分局官微通报,警方初步调查,两名儿童从商场四楼坠落至负一层死亡。事发时,两名儿童(系兄妹)有家长陪同。 不太能想起当天的具体情况了,晚上一个人的时候也回忆过,但是很模糊。王明说,他甚至避开家人,偷偷上网查看报道,就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当时发生了什么。 孩子们坠楼的具体细节,对其他家属来说也一直是个谜。我们不敢多问,怕刺激到他们。王明的舅舅王和平说。 而事发栏杆处有玻璃围挡,高约1.35米,内有七八厘米宽的木质围栏,高约1.05米。商场一名治安人员介绍,孩子的父亲身高超过1.75米,如果他将两个孩子抱在胸口,孩子大约只有一半的身子超过玻璃围挡,而且还有木质的围栏挡着,不知道是怎么掉下去的。 小不点儿 两个小不点儿是长辈眼中的宝。 王和平说,叮叮活泼调皮,但十分有礼貌。一见人就微笑,我们一大家子在一起聚会时,他一进门,先站在那‘叔叔、舅舅’挨个喊。 有时,他喜欢把叮叮喊到身边逗着玩,逗急了,他撂下一句‘臭舅爷’就赶紧跑开了。 玲玲则相对严肃一些,也更聪明。父母生哥哥气的时候,她会赶紧把哥哥拉出去,两人在别处呆着,等父母气消了,才会出来。 有时到了周末,孩子们会去姥爷家里住,姥爷每次出门,两个小不点儿都会送到门口。 今年3月,孩子姥爷就要退休。之前,常有人打趣说,退休之后有活干了,在家看孩子吧。 谁能想到,2月底出了这样的事儿。王和平叹了口气说。 孩子们离开后,这个家发生了巨大变故。王明夫妇茶饭不思,也不多说话,有一次半夜,王和平发现王明坐在地上,一句话也不说。 对于网传180万索赔一事,家属表示,一直处于悲痛中,未主动谈及赔偿。 栏杆 据当地媒体报道,事发后,天津市一些商场在天井处安装了防护网,以防止物品掉落及发生意外,确保顾客安全。 5月6日下午,南开大悦城虽未加装防护网,但每层楼的楼梯附近,均有安保人员。我们每天都会在附近巡逻。一名安保人员说。 记者在四楼栏杆处向下张望时,楼下一名安保人员用手比划,劝记者离开。站在栏杆边比较危险,一般发现这种情况都会劝离。 大悦城也恢复了喧嚣。人们路过事发地时,不再驻足,不再讨论。 入夜,大悦城商潮区外侧,巨型的玻璃罩上灯火辉煌。站在事发栏杆处,能看到窗上星星点点的灯火,和窗外车水马龙的闹市街。 但事发至今,王明夫妇一直住在宾馆里,没回过家,也再没来过这里。 (文中人物为化名) 新京报记者 赵凯迪 |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8-29 03:02 , Processed in 0.04320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