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八方新闻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国八方新闻 首页 财经新闻 查看内容

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和对策

评论: 0|来自: 河南一百度南阳之窗

摘要: 一、外资银行概况 (一)外资银行的定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规定:外资银行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经批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下列机构:(一)1家外国银行单独出资或者1家外国 ...

一、外资银行概况

(一)外资银行的定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规定:外资银行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经批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下列机构:(一)1家外国银行单独出资或者1家外国银行与其他外国金融机构共同出资设立的外商独资银行;(二)外国金融机构与中国的公司、企业共同出资设立的中外合资银行;(三)外国银行分行;(四)外国银行代表处。

(二)外资银行发展现状

根据银监会2016年年报显示,截至2016年末,14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在华设立了37家外商独资银行(下设分行314家)、1家合资银行(下设分行1家)和1家外商独资财务公司;26个国家和地区的68家外国银行在华设立了121家分行。另有44个国家和地区的145家银行在华设立了166家代理处。外资银行在我国27个瘦的70个城市设立营业机构,形成了具有一定覆盖面和市场深度的总行、分行、支行服务网络,营业网点达1031家。截至2016年末,在华外资银行资产总额2.93万亿元,负债总额2.56万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11万亿元,各项存款余额1.66万亿元。金融衍生品业务规模9.84万亿元。实现净利润127.97亿元。不良贷款率0.93%,流动性比例67.11%。

(三)外资银行发展特点

自2006年末,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中国银行业全面走向对外开放以来,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资产总额持续上升,但所占比重逐渐降低。自2006年中国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以来,外资银行在我国不断发展,资产总额持续上升,但所占比重越来越低。2006年末外资银行资产总额为9279亿元,2016年达到29286亿元,10年间资产总额增长了216%。资产总额承持续增长趋势,但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总占比呈下降趋势,由2006年的2.11%下降至2016年的1.29%。主要是受2008年金融危机、外资银行对中国市场了解不深入、我国银行业快速改革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反映出外资银行的发展速度不及我国银行业的整体发展速度。

数据来源:银监会年报

2.资产质量总体较好,不良贷款率控制在较低水平。

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不良贷款率变化趋势图

数据来源:银监会网站

根据图表和银监会相关数据显示,外资银行在我国能够稳健运营,资产质量总体较好,不良贷款率能够控制在较低水平。2006年以来,不良贷款率基本控制在1%以下,低于我国商业银行总体水平。

3.地域分布相对集中,但呈分散趋势。目前,在华外资银行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经济政治中心城市和对外贸易发达地区。例如,截至2017年末,上海辖区内外资银行资产余额就达1.56万亿元,占上海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余额比重达10.6%。但据银监会2016年年报显示,外资银行已在逐步提高金融服务覆盖面,在中西部、东北地区以及二三线城市积极新设机构,2016年内新设的外资银行分行有50%选址在中西部地区或二三线城市。

二、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

(一)积极的影响

在外资银行逐步融入我国银行业过程中,虽然对中资银行带来了竞争和压力,对我国银行业体系造成了一定的威胁。但也给中资银行带来了机遇,推动了我国银行业的改革发展,增强了中资银行的竞争力。

1.提高银行业经营管理水平。一是促进我国银行业管理水平的提高。由于来华外资银行多数具有较长的发展历史,在业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具有先进、成熟的经验,中资银行与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因此中资银行通过人才流动、经验交流、培训学习等方式来获取外资银行的管理经验,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如在外资银行云集的上海地区,中资银行的管理水平较其他地区更为先进完善。二是促进我国银行业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外资银行的进入带来了更为先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这一方面激发了我国银行业创新业务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另一方面也起到了示范效应,为我国银行业的创新提供参考和方向。三是促进我国银行业金融服务水平的提高。外资银行的服务环境、服务意识、服务水平一直是我国银行业需要学习的方面,外资银行的进入为中国银行业提升服务理念和水平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2.提高银行业人力资源水平。一方面,外资银行进入我国的同时,引进了具有先进管理经验和方法的高级管理人员,在我国招录的管理人员和员工在日常工作、交流中能够获取更加先进的管理经验,有效提高了我国银行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另一方面,外资银行对从我国招聘的职员进行正式或非正式的培训,从而增加员工的技能和水平。三是随着我国人才流动越来越便利,外资银行的先进管理经验会随着人才流动进入其它银行业金融机构,形成人力资本外溢。四是中资银行迫于竞争压力更加注重人才的培育和激励,使国内银行从业人员的素质得到整体的提高。

3、健全和完善国内银行业竞争机制。竞争是企业不断发展、充满活力的外部动力和源泉。外资银行拥有雄厚的资本、成熟的管理经验、完善的服务水平和能力,在地域扩张、客户争夺、业务发展、人才引进等方面与中资银行形成广泛的竞争关系。给国内银行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迫使我国银行采取各种措施进行改革和创新,改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价格的合理性和多样性,降低成本,不断提高自身经营效率和竞争力。健全和完善了国内银行业竞争机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整个银行业的效率。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由2006年的43.95万亿增长至2017年的252.4万亿,总负责由2006年的41.71万亿增长至2017年的232.87万亿。外资银行引起的行业竞争对我国银行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

4.增强我国银行业稳定性。银行业的稳定对于金融市场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外资银行的进入增强了我国银行业的稳定性。一是促进我国银行业改革。我国正式加入WTO后,为应对外资银行的冲击和竞争,快速、全面、深入的推进了银行业改革。国有商业银行已陆续按照降低不良资产、实行审慎原则的会计制度,实行股份制,上市这“三步走”战略完成了股份制改革。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纷纷选择了通过引入外国战略投资者改善银行治理和扩展经营领域的战略。二是扩大资金来源。外资银行是我国金融市场重要的资金来源渠道,外资银行可以从母行筹集资金,服务我国经济和较好的分散风险。三是促进我国银行业监管水平的提高。外资银行需要接受母国和我国的双重监管,我国监管部门可以通过外资银行更多的了解国外监管机构的监管方式。此外,由于外资银行金融产品更为创新和前沿,这为监管部门的监管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进而提高我国银行业监管水平,促进国内银行业更加规范发展。

5.有助于我国银行业“走出去”。外资银行的进入促进了我国银行业的海外拓展,加快了银行业的国际化步伐。中资银行能够依据WTO的互惠原则,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参与国外市场的竞争。截至2016年末,共有22家中资银行在海外63个国家和地区设立1353家分支机构。外资银行的进入为我国金融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加强了我国银行业与国际市场的联系,同时也带来了其海外拓展的经验和国际标准,为推动我国银行向海外拓展提供了经验,起到了示范作用。

(二)消极的影响

中国金融市场的持续开放和外资银行的进入是一把“双刃剑”,在提高银行业经营水平、完善竞争机制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但也给我们银行业带来了问题和挑战。

1.多方面影响中资银行发展。一是争夺优质客户资源。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后将业务主要集中在金融、证券、跨国公司等大客户,以及高收入阶层。其良好的声誉、雄厚的资金实力、个性化的高端服务分流了中资银行的优质客户,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中资银行的盈利来源点和利润水平。二是争夺优秀人才。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后,为了眷融入我国经济环境,争夺我国银行业内的优秀人才和业务骨干。外资银行在国际声誉、薪酬待遇、激励制度、培训机制等方面具有强大的优势,对于国内同业人员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且中资银行在优秀人才和业务骨干流失的同时,部分客户和业务也随之流向外资银行。三是经营模式和业务的挑战。国外银行多采用混业经营的模式,我国金融业目前推行的是严格的分业经营。外资银行可以利用混业经营的优势, 开发适应于国内企业和居民的金融产品,争夺客户,提高自身的盈利水平。中资银行产品品种少, 利润来源单一,缺乏核心竞争力,在竞争中无疑处于劣势状态。

2.增加我国银行业风险。一是因竞争导致风险加大。外资银行的进入加剧了国内银行业的竞争。面对激烈的竞争和外资银行对优质客户的抢夺,中资银行倾向于从事高风险的借贷活动以增加收入,从而可能导致资产质量恶化。此外,中资银行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以应对不断加剧的竞争环境,一定程度上增大了风险因素。二是游资增加影响金融稳定性。外资银行的进入导致进出我国的游资增加,加剧了金融体系的潜在不稳定性。外资银行可以利用其全球网络,实现资金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配置。当经济形势出现变化时,外资银行能够实现频繁调动资金,可能会影响我银行业稳定性。三是外部风险可能传导至我国。当外资银行的母国或者其分支机构所在的其他国家出现经济波动,会通过外资银行的相关业务运作传导至我国,给我国银行体系的稳定性带来不利影响。例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部分外资银行受到波及,2009年外资银行的资产所占比重由2008年的2.16%降至1.71% 。加之战略调整因素,境外投资者开始减持其持有的中资银行股权。

3.增加监管难度和复杂性。一方面,银行竞争导致监管压力加大。外资银行的进入抢夺了大量优质客户,中资银行为增加收入将信贷资金投放给风险更高的客户,从而提高了中资银行整体风险水平,使金融风险进一步的积累和扩大,给监管部门实施金融监管和维护金融安全稳定带来巨大压力。另一方面,金融产品创新增加监管复杂性。外资银行将国外成熟的金融产品引入中国市场,同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产品创新。而我国监管部门对相关业务和产品熟悉程度不够,很难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控制。

三、我国银行业的应对措施

我国银行业近些年已经得到了快速发展,但金融市场的对外进一步开放将对银行业产生更为巨大的影响,银行业如何适应新的生存环境是值得思考的,对此提出以下应对措施:

(一)发挥自身优势。面对外资银行的竞争,中资银行要充分发挥出自身优势:一是网点优势。遍布全国各地的营业网点和服务设施能够为客户办理各种银行业务提供便利性。二是客户优势。中国13亿人口为银行业提供了庞大的客户群体,中资银行拥有巨大客户资源。三是信誉优势。中资银行经营多年,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群众和企业中拥有极高的信任度和认可度。四是本土优势。中资银行对我国金融市场和各地经济发展状况较为了解,对国家政策、监管政策较为熟悉,且受到各级政府的支持,具有较好的本土优势。中资银行只有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应对自如。

(二)创新产品服务。一是加强业务创新。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方面有了可喜的进步,但与国外大型银行相比仍有不少差距。这就需要中资银行立足于自身优势和客户需求,研制新业务、新工具、新产品。二是加强服务创新。要通过加强培训,强化绩效考核等方式端正服务态度,加强服务理念。通过创新营业环境,制定私人定制化服务等形式,注重客户体验,提高服务水平。三是加强科技创新。要加大信息科技投入,促进信息技术创新。金融创新要以高科技为支撑,使金融产品和服务具有更高的科技含量。同时借助科技,减少业务经营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四是加强对创新的风险防控。在金融创新的同时,要提高风险防控意识,在发展新业务、开发新产品、对服务和技术进行改革的同时要确保能够有效控制风险。

(三)完善人才管理。一是要转变人才观念。中资银行要转变人才观念,要树立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 真正做到用情感留人、用事业留人。二是建立健全人才管理体系。要建立培训考核体系,以培训教育,全面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要建立员工激励体系,调动和激发员工在其职位上发挥积极性、创造性;要建立监管体系,对银行从业人员进行监管和业务评估,规范业务内部操作。三是稳定人才队伍。要加大对熟悉国际金融市场运作规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弥补管理与人才上的不足。同时建立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稳定员工队伍, 提升内部人才凝聚力。

(四)加强合作共赢。一是加强与国际战略投资者合作。要引进国际金融机构作为战略投资者,在产品开发、人员培养等方面进行合作,以此提高产品创新、风险管控等能力。二是与外资银行合作。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具有明显的优劣势互补性,可以在业务发展、人员培训等方面进行分工协作,为中资银行向外发展做好铺垫。三是与互联网金融企业合作。近些年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如蚂蚁金服等互联网企业在金融领域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中资银行应借助互联网企业快速发展业务,增强自身竞争力。

(五)强化金融监管。随着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中国银行业将受到国际市场的深度影响,因此要进一步强化金融监管。一是完善金融监管体系。要进一步完善细化相关法律法规,完善金融监管体系,防止外资银行出现监管套利的情况,对外资银行既有优惠政策,也要强化监管。二是加大执法力度。在金融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监管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确保在华银行合规经营。三是要与时俱进。监管部门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监管方式和手段,不断提升监管有效性,为中国银行业平稳降发展保驾护航。

四、总结

自2006年我国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以来,外资银行在我国稳定发展,外资银行的进入对我国银行业产生的影响既有积极方面也有消极方面。积极影响是提高了银行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了银行业人力资源水平、健全和完善了国内银行业竞争机制、增强了我国银行业稳定性,有助于我国银行业“走出去”。消极影响是影响了中资银行发展、加大了我国银行业风险、增加了监管难度和复杂性。我国银行业应采取以下措施:发挥自身优势、创新产品服务、完善人才管理、加强合作共赢、强化金融监管,来面对我国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情况。(南阳银监分局 谢殿辉)

温馨提示:
1、在网站里发表的新闻都来自网络,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2、网站的所有内容不保证其准确性,有效性,时间性。阅读本站内容因误导等因素而造成的损失本站不承担连带责任。
3、当政府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披露信息时,网站均得免责。
4、若因线路及非本站所能控制范围的故障导致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网站不负任何责任。
5、通过任何手段和方法针对网站进行破坏,我们有权对其行为作出处理。并保留进一步追究其责任的权利。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7-12 08:58 , Processed in 0.291036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